澳門未來發展工業不能缺席 - 馬志毅

字型大小: 字型大小
日期: 2016年06月06日

澳門未來發展,工業不能缺席

 澳門中華總商會策略研究委員會主任    馬志毅 

縱觀澳門五年發展規劃草案文本中,關於支持工業發展的論述寥寥可數,僅僅提出一個簡單的指標將工業人口的比重維持在2015年的1.7%的水準。無疑這是一個較為務實的目標要求,但並不是長遠之計,特區政府必須認真審視現時澳門及內地未來的工業形勢,制定可行的長遠的支援政策,澳門的未來發展不能缺少工業。 

以新加坡及香港的對比為例,同為服務業領先於全球的經濟體一直是澳門學習追趕的目標。然而,不管服務業怎麼發展,新加坡始終保持第二產業佔GDP有一定的比例,比如2015年商品生產業約佔新加坡GDP24.9%。而同一時起香港的服務業占GDP90%以上。香港自80年代起向內地轉移了大量的製造業,並花費大量的精力在發展金融、地產、航運貿易和旅遊等服務業,導致製造業錯失升級換代的良機。反觀新加坡,在同一時期像香港經歷了生產供應鏈全球化過程,卻一直堅持為工業的結構升級做好準備,現時新加坡製造業有四大支柱產業:石化、電子業、機械製造和生物醫藥。近年,新加坡的GDP已然超過香港,服務業與工業的穩步並進,也顯示出新加坡非凡的潛力。 

環顧全球製造發展,德國制定了工業4.0,而我國同樣響起了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兩者的共通點都是希望借用先進互聯網及智能生產技術來打造個性化、多樣化、精準化的製造業。未來的製造業會更快從勞動密集向智能密集轉移。這些因素會更有利於製造業回歸土地及勞動資源受制約的澳門。再者,一國或地區的品牌製造代表了當地的文化軟實力和形象,有助旅遊的推廣。  

重新規劃澳門製造業發展,可從三個方面考量:第一、食品加工業,澳門作為一個旅遊城市,更是一個美食中心,發展食品加工業對澳門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必有幫助。當中更可仿效德國工業4.0CPS系統,將互聯網+結合食品加工的個性化生產,在遊客來澳前可在網上選定食品的包裝及口味,並可在離境時或直接在下榻的飯店提取,提升旅遊體驗。第二、中醫藥保健產品的研發與製造。澳門境內現時還保留極為少數的製藥業,但隨著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的興建落成,以及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世衞傳統醫藥合作中心的續漸成熟,澳門將更有條件發展中醫保健養生產品,不竟“澳門製造”現時還包含一定的信心保證。第三、中央政府新賦予澳門85平方公里海域管轄權更為澳門工業開拓了一篇新的天地。海洋經濟已成為全球經濟新的增長點。從無到有,只要規劃適宜,海域管轄將給予了澳門發展海洋產品加工業的巨大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