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爆發至今,全球確診個案突破五百萬宗且仍有持續上升,有限度的人群流動管控為現時最有效的防疫措施。倚重旅遊業的澳門作為中國內地與國際對接平台,在疫情影響下經濟受到沉重打擊、公共衛生資源受到考驗、口岸流通帶來的經濟與衞生風險博奕。面對不可抗力的全球性事件,寡頭產業帶動的經濟模式,疲弱的抵抗風險能力清晰而見,再次明確地顯示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重要性。
從疫情初期至今,澳門政府運用昔日積存之豐厚財政儲備,實施了各項利民解困政策,對振興內需和刺激消費起短暫催化作用。然而及時雨未能解百日旱,補貼及紓困措施不可能為恆久之策,實際上更需要創造非旅遊業的就業職位,以解救當下以至未來因為旅遊業波動而大受影響的經濟困境。
澳門旅遊業現正面對的萎靡期尚未見到盡頭,政府應分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動用財政儲備救市,其中已預留三十二億作為旅遊業復甦援助資金,開展吸引旅客的措施;另一方面,亦應謀劃和部署進一步推動非旅遊行業的發展,按比例把資源投放到非旅遊行業進行傾斜。其中,建議聚焦發展包括智慧型服務、資訊科技、文化體育、媒體傳播及與以上行業有直接關係的教育業在內的第四產業。
澳門環境適合第四產業發展與推動,第四產業發展具有開展門檻不高、既不占地、亦不耗人等特性,部份更可透過互聯網為大灣區、內地及葡語系國家等提供服務。當中的智慧型服務和資訊科技可優化市民的生活品質;而文化體育和媒體傳播,則貼合了澳門被中央所賦予“一基地”之使命任務的需求;教育事業則為澳門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方向提供人才儲備的空間。
過往,澳門旅遊業的收益、薪酬不亞於市場整體平均值,在整體經濟放緩、甚或旅遊經濟出現危機的情況下,旅遊業因疫情引致收益、薪酬與其他行業拉近距離,為被釋出之人力資源及青年提供轉型動機。逆境與機會共存,現時正是推動多元經濟發展的絕佳時機,增加旅遊業外的經濟佔比,是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關鍵。建議政府可嘗試設置定時定額定量的指標,制訂相關的臨時傾斜措施,鼓勵海外投資,適度引入相關行業龍頭與本地企業互借優勢共同發展。適時分析數據、調研民意、集思廣益、制訂政策,助力澳門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構建對澳門未來發展更有利的智慧經濟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