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的城市發展需加快轉向存量提質增效 -- 馬志毅

字型大小: 字型大小
日期: 2025年07月28日

澳門的城市發展需加快轉向存量提質增效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月中在北京召開,會議內容備受關注並對今後我國城市發展極為重要。這次會議的核心要點指出,我國城鎮化正從快速增長期轉向穩定發展期,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從 “集約式發展” 走向 “內涵式發展” 道路,並部署了七大重點任務,包括一個着力優化和六個着力建設,由優化現代化城市體系到着力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和智慧城市。會議不單為我國新一輪城鎮化發展定調方向,也能為澳門的城市發展提供關鍵指引。澳門在回歸祖國後取得了諸多顯著成就,經濟快速發展,城市面貌煥然一新,但在新的發展階段,也面臨着一系列亟待解決的深層次問題,亟需加快向存量提質增效轉型。

 

在城市經濟領域,澳門長期依賴博彩業,產業結構單一。儘管近年來澳門積極推動 “1+4” 多元產業發展策略,在現代金融、會展商貿及文化體育、中醫藥大健康、高新技術產業等方面有所探索,但距離形成成熟多元的產業格局仍有較大差距。在存量提質增效的要求下,澳門需更加注重現有產業的提質優化。以旅遊業為例,2024 年澳門的旅客入境數目達 3493 萬人次,恢復至疫情前 2019 年的 88.6%,今年上半年更累計 1923 萬人次,達 2019 年的 95%。然而,旅遊業的一些其他指標如人均消費、留澳天數都未如理想,消費結構更不斷轉變。觀乎近日歐洲不少熱門旅遊城市都發起反對旅客過多的示威活動,澳門雖然不至於像疫情前曾把限制旅客數量放在討論議題,但粗放式追求旅客數目增長已不合時宜,更需關注現有旅遊產品與服務的創新結合和提質來迎合旅客需求的轉變。所以打從國家 “十四五” 規劃開始已更改表述為支持澳門豐富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內涵,不再追求旅遊的擴張而是內涵的豐富,完全符合內涵式發展的要求,澳門應該在 “十五五” 規劃發展中加以鞏固,着力建設創新韌性城市。

 

城市空間方面,澳門陸地空間狹小嚴重制約了城市的發展。隨着人口增長和經濟活動的增加,住房緊張、交通擁堵等 “城市病” 日益凸顯。為應對這一問題,澳門本土的增量擴張幾乎是不可行,需在存量空間上做文章。比如在城市規劃中,通過《土地法》《文化遺產保護法》《城市規劃法》《舊區重整法律制度》;核准《澳門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及相關詳細規劃,合理調整土地利用結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試點方式加快舊區改造重整,引入澳門半島南岸海濱長廊、市民運動公園等優質項目提升居民的休憩空間與生活質量,着力建設宜居美麗城市。同時,借助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建設,實現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拓展發展空間,緩解澳門本島的空間壓力,從整體上提升城市空間的利用效率和品質。

 

社會發展層面,澳門也面臨着人口老化、少子化、青年就業結構失衡等問題。這些問題影響着澳門的社會活力和未來發展潛力。存量提質增效意味着要更加關注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澳門特區政府可持續優化《人才引進制度》的實施,完善教育培訓體系,根據產業發展需求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解決青年就業結構失衡問題。對於老年群體,發展銀髮經濟,加大針對老齡的智慧服務投入,增加中老年人就業機會,減低就業歧視,讓老年人也能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着力建設文明智慧城市。

 

澳門城市發展向存量提質增效轉型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只有通過在經濟、城市空間、社會發展等多方面的提質增效,澳門才能突破現有發展瓶頸,構建現代化城市體系,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書寫更加輝煌的城市發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