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言薈”──“十五五”規劃建議利澳發展
澳門中華總商會理事長 馬志毅
中共二十大四中全會上月在京勝利召開,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稱《建議》),國務院將按《建議》編制規劃草案,提交至明年三月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正如《建議》開宗明義提到,“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是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大國關係牽動國際形勢,國際形勢演變深刻影響國內發展,我國發展處於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性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澳門擁有國際大都市的金名片,是國際國內“雙循環”的交匯點,對國際形勢影響高度關注,因此更要深刻領悟《建議》的精粹,做好自身的 “三五”規劃對接國家的 “十五五”規劃,為融入及服務國家發展大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謀劃先機。
《建議》提出七大發展目標,包括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國家安全屏障更加鞏固。 其中“科技自立自強”成為關鍵詞,而且要求水平大幅提高,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完善新型舉國體制,採取超常規措施,全鏈條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要在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高端儀器、基礎軟件、先進材料、生物技術等重大關鍵領域實現“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的跨越。新型舉國體制不單是要“集中精力辦大事”更要充分發揮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結合,用超常規的舉措加大政府投入,把政府、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的力量都結合起來。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到產業化全鏈條佈局。當前澳門特區政府正積極推進籌建規劃面積約二十四萬平方米的澳門科技研發產業園,是優化和促進經濟適度多元、逐步建立全鏈條推動的重要項目,並計劃於年底公布有關政府產業基金和科技成果引導基金的安排,實現從土地、資金、技術、人才四維高強度投入的超常規配置,在關鍵領域如集成電路、生物技術等助力國家核心技術攻關,主動對接《建議》的目標和任務。
《建議》還重點提到要發揮港澳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不斷彰顯澳門 “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作用,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正如《建議》所言,國際形勢演變深刻影響國內發展,澳門的獨特優勢在於中葡平台與“一帶一路”的聯通節點,對當前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起著重要作用。月初澳門中華總商會成功舉辦第十八屆世界華商大會,全球超過五十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商、專家學者、政企界人士共四千餘人參加大會並尋找合作商機,大會主題是“共商共築華商命運共同體”,寓意遍佈世界各地具有影響力的華商網絡交織成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而澳門正成為這個網絡的服務供應商。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向大會發來的賀信中,希望廣大華商發揮優勢,把握機遇,在推動中外經貿合作、科技交流、文明互鑒等方面發揮獨特作用,在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展現新作為、實現新發展。這為澳門發揮“雙循環”的交匯點作用有著深刻啟示,更好的在“十五五”時期為全球華商在內的投資者起到“引進來、走出去”的雙向服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