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言薈”── 乘AI時代東風謀科技產業發展之路
澳門中華總商會策略研究委員會委員 吳鴻祺
國際AI競賽如火如荼,澳門經濟多元發展迫在眉睫,科技產業成為破局關鍵。當前,全球人工智能市場正經歷爆炸性成長。據統計,全球AI專利申請量從2019年的14萬件猛增至2023年的24.5萬件,生成式AI更成為技術熱潮的核心。AI專利數據揭示了一場激烈的全球科技競爭。中國以81.7萬件AI專利穩居世界首位,美國以22.5萬件緊隨其後。專利佈局成為國家科技實力的新指標。根據麥肯錫調查,目前僅有21%的企業能將AI應用於多個業務領域,顯示多數企業仍處於應用初期。
澳門經濟在疫情後逐步恢復,但內在結構性問題依然存在。2025年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初步數值為1,003.9億澳門元,經濟規模回復至2019年同期的88.8%。而其中博彩服務出口仍佔據主導地位。澳門特區政府已意識到經濟多元的迫切性,在《2025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惠民措施及稅務優惠,以應對經濟大環境轉型中面對的問題。
從長遠而言,澳門應制定主動對接全球AI趨勢的發展策略,首先,在數據跨境流動制度建設方面,可依託《粵港澳大灣區(內地、澳門)個人信息跨境流動標準合同》,為個人信息跨境流動提供制度基礎。免除跨境流動的數量限制,簡化了個人信息保護影響評估流程,為數據流通提供合規性與操作性保障。二是在人才引進與培育策略上,澳門在高端人才儲備方面與鄰近城市相比仍顯不足。除科技領域人才外,澳門還缺乏大量具備跨文化溝通能力、運營管理經驗的複合型人才。建議政府建立常態化人才缺口與技能需求監測機制,為政策制訂與資源配置提供科學依據。三是需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是推動多元產業發展的核心要務,澳門若銳意發展高科技及芯片產業,必須同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雖然現有《工業產權法律制度》對工業產權有詳細規定,但仍存在專利侵權救濟、技術保密等短板。四是要打造創新應用場景,澳門可結合自身產業優勢,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穩固的法治保障。同時,透過制度設計與立法引導,促進旅遊、科技與金融等領域的深度融合,並利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空間及政策優勢,打造具有澳琴特色的創新生態系統。隨著全球Web 3.0技術迅速崛起,可在金融交易領域推動區塊鏈技術試點,加快建設及完善數字澳門元平台並對接數字人民幣體系,結合知識產權保護與金融科技監管,探索“先行先試”的制度創新路徑。
另一方面,亦應出台政策鼓勵AI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如智慧旅遊方面,澳門可利用AI技術分析旅客數據,提供個性化旅遊體驗,同時優化旅遊資源配置。同時,推動科技賦能傳統產業,借鑒國際企業如豐田汽車和可口可樂的AI應用經驗,澳門可推動本地製造業,特別是如中醫藥產業等的數智化轉型。
澳門科技產業的未來,不在於複製其他成功經驗,而在於找到自身優勢與全球趨勢的交匯點。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用好“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戰略定位,通過制度創新、人才培育和場景建設,澳門定可走出一條獨特的科技發展道路。正如AI專利數據所揭示的,未來屬於那些能夠以技術創造更智慧、更永續未來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