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言薈”──澳珠海島經濟新發展
澳門中華總商會策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 吳海峰
澳門與珠海地處珠江口西岸,共享豐富的海島資源與深厚的文化底蘊。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以歷史城區與現代娛樂設施吸引全球目光;珠海則坐擁“百島之市”的自然優勢,逐步建構多元海洋旅遊體系。兩地資源互補性強,具備聯手打造國際級濱海旅遊目的地的絕佳條件。然而,澳珠兩地在海島發展上也面臨挑戰:澳門雖擁有路環、氹仔等島嶼,融合中西文化與現代旅遊功能,卻受制於土地有限難以擴張;珠海雖有一百多座海島,卻存在產品同質化、基礎設施不足、國際能見度不高等問題。2024年,珠海海島接待遊客約五百萬人次,僅為澳門的五分之一,潛力尚未充分發揮。
為突破現有格局,建議從以下三方面推進合作:
一是打造“一程多站”海島旅遊體系。設計如“澳門歷史城區—路環漁村—橫琴長隆—東澳島度假”等跨區域主題路線,針對高端、家庭、青年等不同客群,推出融合文化與美食的深度體驗。路環擁有獨特的漁村風情與土生葡人美食,珠海外島則以海產聞名,如外伶仃島的“伶仃三寶”—海膽、將軍帽與狗爪螺,皆是極具吸引力的美食名片。建議整合兩地資源,建立統一票務平台與交通接駁系統,推出“澳珠海島旅遊一卡通”,並加密航線班次,構建“半日生活圈、一日旅遊圈”的便捷網絡。
二是推動跨區基建,實現無縫對接。加快推進澳門輕軌橫琴線與珠海地鐵的對接工程,規劃海底隧道或跨海大橋等長遠交通建設,並合作興建海上風電與海水淡化設施,提升基礎設施共享水平。同時,制定統一服務標準,設置多語言服務中心與智能導覽系統,強化聯合生態保護措施,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值得一提的是,國家自主研發的自航式養殖船“格盛一號”已在珠海萬山群島投入營運。這座“流動養殖平台”能夠主動尋找適宜水域、避開颱風影響,實現“海上游牧”,有效縮短養殖週期。在靜態養殖期間,亦可發展垂釣、水上運動與研學體驗,為“漁旅融合”開創嶄新模式。
三是共建國際化聯合營銷平台。澳珠應聯手打造“亞太濱海旅遊樞紐”品牌,積極吸引大灣區以外的國際客源與投資。透過舉辦國際海島旅遊大會、海洋文化節等活動,提升國際影響力;並共建數字宣傳平台,運用VR、AR等科技推廣旅遊產品,針對東南亞、歐美及國內市場實施差異化行銷。為提升遊客體驗,建議將香洲港至外伶仃島的航班加密至每日八班,鼓勵旅客留宿。目前島上已有五十多家特色民宿,可滿足多元住宿需求。此外,擔桿鎮於小石嘴生態公園打造融合美食、音樂、茶飲與親子活動的夜市區,豐富海島夜間經濟,讓海島夜晚充滿生機與魅力。
澳門與珠海的海島旅遊合作,是區域融合的戰略選擇。透過產品聯動、設施共建與品牌共塑,兩地有望突破發展瓶頸,將澳珠海島群建設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重要旅遊樞紐。憑藉旅遊經濟、現代漁業與特色美食的多元發展,澳珠不僅將吸引更多遊客與投資,更有望成為大灣區乃至全國海島經濟發展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