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言薈”──澳助力國家科技強國建設
澳門中華總商會理事長 馬志毅
上月底,國家科技部部長陰和俊親臨澳門,出席“在澳全國重點實驗室授牌儀式”,標誌着原有四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均通過嚴格的驗收與改組程序,正式納入全國重點實驗室管理序列,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四所重點實驗室多年來為澳門科技創新和人才培育貢獻了豐碩成果,習近平主席更先後兩次在回覆師生信函及視察澳門期間,對澳門科技發展取得的成果表示讚賞。
為加強黨的統一領導與科技管理體制中的頂層設計,應對國際科技競爭,統籌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與科技體制改革,整合資源、集中力量辦大事,2013 年依據中共中央印發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組建中央科技委員會,其辦事機構職責由改組後的科學技術部整體承擔。而國家實驗室體系的建設,更是承擔國家戰略科技攻堅任務的“核心平台”—— 既聚焦“卡脖子”技術瓶頸,搶佔量子科學、人工智慧等科技前沿制高點;又整合創新資源形成“合力”,打破高校與科技院所間的資源壁壘。2022 年 1 月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明確要求建立健全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全國重點實驗室為支撐的實驗室體系。此前,國家實驗室長期處於摸索籌備階段,因此許多實驗室掛牌後只以試點形式運作。2017 年起,圍繞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任務導向型國家實驗室,遵循“成熟一個,啟動一個”原則,至2025年先後建成並投入運作的有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等十餘家國家實驗室;而原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則通過重組或新建方式,構建起超過五百家全國重點實驗室的龐大基礎科研網絡。
澳門四所全國重點實驗室不僅是這一龐大網絡的組成部分,承擔支撐國家科研發展的重任,更是對外科技交流的重要介面。比如,“澳科一號”衛星作為首顆內地與澳門合作研製的空間科學衛星,其高精度地磁數據已向全球開放,目前已吸引 18 個國家的 32 個科研團隊申請使用。此外,澳門與巴西、葡萄牙及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已在多個科研領域簽署合作協議與建立合作平台,吸納了不少當地高端人才來澳發展,為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儲備優質人才。新一屆澳門特區政府銳意提升澳門的科研水平與產學研成果轉化效能。行政長官岑浩輝在競選政綱中已提出研究設立政府產業基金與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並在首份施政報告中將建設澳門科技研發產業園列為四大建設項目之一。在主持科技研發產業園籌建工作首次會議時,岑浩輝進一步要求各部門積極務實推進園區規劃及籌建工作,加快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與高質量發展;同時明確在產業園籌建階段,需研究制訂整體性法律制度,並提供配套支持,為進駐園區的科技企業給予系統性支撐。今年恰逢國家“十五五”規劃謀劃之年,澳門同樣會迎來第三個五年規劃,澳門應向國家爭取在 “十五五”規劃期間肩負更多的科研任務,爭取區域性科研成果轉化平台,讓 “三五”規劃與國家“十五五”規劃高度對接,助力國家科技強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