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以色列的科研創新戰略 - 馬志毅

字型大小: 字型大小
日期: 2016年04月11日

探討以色列的科研創新戰略

澳門中華總商會策略研究委員會 馬志毅主任 

以色列,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國家,是世界主要宗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發源地,卻又是全球人均創業密度最高的國家,每1900個以色列人就有一個人在創業的路上。人口僅比香港多一點,卻出了1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對科研的投入佔GDP高達百份之四點六,冠絶全球。截至2015年,以色列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數目為七十多家,僅次於美國、加拿大、中國和英國,可謂是當之無愧的“創業之國”。以色列民族愛提出顛覆式創新和敢於面對失敗、擁有高度的危機感、大學前接受必要的軍事及科技訓練,這些外部環境和民族性都很難在其他地方複制,但亦有其創業生態系統的打造,科技轉移制度等可作參考借鑑。 

首先是以色列有完整的創業生態系統。以色列人不吝共享,以色列理工學院很重視其校友組織,校友成功創業後,都會主動回校做創業演講並分享其心得,有的更會充當年青在校校友的創業啟蒙導師,甚至當自己的初創公司被跨國企業併購後,還將跨國企業的研究部門引進到校園。在以色列境內,有大批的創業孵化中心和加速器(以色列把政府資助的私人創業育成機構稱作孵化器,全境為數約20家,而由創投基金支持獨立運作的則稱為加速器,數量則過百家),除了為創業者和團隊的進駐提供低價甚至免費的工作空間,不同於中國內地遍地開花的眾創空間,以色列的孵化器有一條法規,進駐的創業者百份之九十的時間可自由投放在自己的工作上,百份之十的時間必需以已之長協助中心內的其他初創者,大家相互扶持。創業者、政府、大學研究機構、啟蒙導師、跨國企業的科研部門、孵化器、加速器、天使創投基金、創投輔助平台各持份者環環相扣,形成以色列不可或缺的創業生態系統。 

其二個是要懂得集中精力去發展。正如美國股神巴菲特說:“如果你要去中東找石油,可以忽略以色列,但若要找人才,勢必得從以色列下手。”作為中東唯一一個不產石油的國家,三分之二的國土是沙漠,迫使以色列必須從高科技方面發展本土經濟。以色列並沒有完整的工業體系,旅遊以色列你不會買到奢侈品及高消費產品,但發展賴以生存的科技產品卻是以色列的強項,尤其是在軍工、農業、環保以及生命科學等方面,以色列人均遙遙領先於全世界。世界享譽盛名的魏茨曼科技研究院解釋,雖然以色列人在多個研究領域都有着絶對的優勢,但他們只會選擇比較優勢領域去發展,所以在魏茨曼你不會找到純數理生化以外的其他院系,但他們的產出還是佔以色列專利授權產品出口的大多數。魏茨曼科學家亦不會離開研究崗位創業去,他們會分享研究的專利成果達百份之四十,其餘運作便交由研究所轄下事業單位。  

其三就是政府對創新的積極態度。以色列政府非常樂意去承擔其人民創業所產生的風險,以色列於40多年前成立的“首席科學家辦公室”,是作為傳遞和實施科技政策的主要政府部門,在打造以色列創業生態圈中功不可沒。比如在首席科學家辦公室支持的孵化項目中,首科辦最高出資百份之八十五,私人投資者只要出資百份之十五,孵化中心提供新創為期約2年的輔導計劃,期間並提供50萬到80萬美元不等的資金。新創企業日後若成功進入市場募資,再逐年提撥百份之三至五的公司營收還予政府,若失敗也無需歸還,因為以色列人普遍視失敗為寶貴的資產。